脂质体挤出器|解读脂质体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
脂质体挤出器解读脂质体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
1935 年,英国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家Bangham 博士将药物置于卵磷脂/ 胆固醇中乳化以便缓慢释放,并为此申请专利。事实上他已经制出了脂质体,但是由于当时检测微观结构的手段落后,他并没有发现这一特殊结构。直到1965 年Bangham才发现磷脂分散到过量水中,可形成一种以双分子膜为夹层囊壁的闭合囊泡,并命名为脂质体(liposome)。1986 年,Dior 为法国Lancôme 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叫做“capture”的脂质体化妆品,不久,另外一家法国公司L’Oreal推出了“Niosome”,紧接着Plenitude公司又推出了“Nactosome”,随后在各个国家逐渐推广。
目前,含各种脂质体的化妆品已经得到广泛应用。含有脂质体的化妆品能够对肌肤产生不同以往的作用:
首先,脂质体与皮肤有很强的亲和力,使得皮肤对于含脂质体的化妆品具有更好的吸收能力;
其次,由于特殊的双分子膜结构,使得皮肤对于脂质体中包含的物质具有良好的接受性;
第三,由于它的“包封”作用,可以将一些皮肤难以吸收的物质带人肌肤深层,从而降低某些内容物的刺激性,同时,对于某些化学性质活拨,而又对肌肤有益的物质,脂质体起到了保护性载体的作用。
化妆品中常用的脂质体原料有神经酰胺、胆固醇、脂肪酸、磷脂和胆固醇硫酸酯等,脂质体挤出器总结的目前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主要包括:薄膜分散法,逆向蒸发法,超声分散法、冷冻干燥法,表面活性剂处理法、注入法等。其中薄膜干燥法最早由Bangham报道,也是最早而至今仍常用的方法。它是将磷脂等膜材溶于适量的氯仿或其它有机溶剂,脂溶性药物可加在有机溶剂中,然后在减压旋转下除去溶剂,使脂质在器壁形成薄膜,加入含有水溶性药物的缓冲液,进行振摇,则可形成大多室脂质体(multilamellar vesicles, MLV),其粒径范围约1-5mm。
脂质体技术对化妆品制剂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,目前,在欧洲、美国和日本市场上已有二百多种脂质体化妆品。当前,世界著名的化妆品公司都不惜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,集中研究脂质体在化妆品中的应用,并不断向市场推出新型的含脂质体的化妆品,尽管价格昂贵仍备受消费者青睐。脂质体挤出器觉得,随着脂质体技术的面纱被逐步揭开,其在化妆品行业应用也正逐步走下神坛,今后在中低端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。